近期,芬蘭在醫(yī)療與藥物領域第一次使用中國研發(fā)的數字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成像(PET)裝置。據了解,這是中國完全自主研發(fā)的一款數字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成像裝置,可用于疾病研究和新藥研發(fā)。這臺來自中國的設備是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謝慶國率團隊歷經十余年研發(fā)、具有中國完全知識產權的數字PET設備。
芬蘭國家PET中心融匯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成像相關學科,是全球唯一一個國家級PET研究中心,在心血管和代謝、腦、癌癥、炎癥研究等領域影響力突出,世界各大PET廠家都把自己的產品在該中心裝機視為業(yè)界高度認可的標志。
芬蘭PET中心主任尤哈尼克努蒂表示,首臺來自中國的PET在芬蘭經過幾個星期的測試,“效果與其他類似產品相比非常令人振奮”。他說:“謝慶國團隊的數字PET采用了非常獨特的創(chuàng)新技術,設計和研發(fā)了高質量的PET檢測單元,在世界同類產品中處于頂級水平。”
PET是繼超聲、CT和核磁共振后當今最頂尖的醫(yī)學影像技術,但由于超高速閃爍脈沖信號難以實現(xiàn)數字化采樣,PET一直采用模數混合的信號獲取電路,存在“測不準、使用難、應用窄”等短板,所以PET儀器的數字化一直是個世界級難題。早在2003年,謝慶國就提出了“數字PET”概念,并首創(chuàng)“多電壓閾值采樣(MVT)”方法。與傳統(tǒng)PET相比,謝慶國團隊的數字技術核心指標全面領先:靈敏度優(yōu)于國際同類產品近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