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國外媒體報道,利用引力波探測黑洞合并已成為天文學研究領域的一個新方向。此前,天文學家觀測宇宙只有一種方式,即利用電磁頻譜。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追溯到更古老的宇宙,看到比以前更深的宇宙空間。第一代引力波探測器堪稱最精密、最靈敏的監(jiān)測設備,可以探測到空間運動?,F(xiàn)在,科學家們則可以通過更為先進、靈活的探測技術,用現(xiàn)有引力波探測器監(jiān)測黑洞合并。
我們無法肉眼看到黑洞,那么我們該如何判斷我們的理論是否正確呢?天體物理學家則希望通過監(jiān)測黑洞碰撞來獲取相關信息。最初,我們希望利用一個黑洞來測量另一個黑洞。當然,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黑洞之所以被稱為黑洞,就因為它不會發(fā)出任何形式的光。因此,科學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轉(zhuǎn)變了思路,不再去直接搜尋它們,而是改去監(jiān)聽黑洞碰撞過程中釋放出的引力波。
雖然科學家已可以清晰地探測到一次黑洞合并,但每一次合并的具體細節(jié)則完全不同,這些細節(jié)則隱藏于背景探測器噪音中。也就是說,所有的黑洞合并看起來都很相似。唯一的變數(shù)就是正在合并的黑洞的質(zhì)量。
在如此條件下,研究人員有兩種選擇。選項之一就是,等待更為先進的探測器;第二選項則是利用更為靈活的方式來組合不同黑洞合并的信號。當然,有的人則是一直在抱怨,苦苦等待長達20年,這其中包括一些天體物理學家。更多的人則開始著手研究如何組合來自不同黑洞合并的信號,來解決探測器噪音問題,從而將隱藏于其中的合并細節(jié)呈現(xiàn)出來。
當兩個黑洞開始死亡螺旋時,它們會釋放出引力波,最開始振幅和頻率都非常低。隨著兩個黑洞逐漸靠近,這種振幅和頻率都在快速升高。接下來,到了合并點,這種信號急劇衰退。在黑洞合并事件發(fā)生的臨界點,引力波釋放,就好像開場鈴聲響起。這個鈴聲有一個主調(diào),也包括許多泛音。在一次黑洞合并事件中,泛音要比主調(diào)弱得多,而且更加難以探測。因此,在組合信號時,不能將泛音錯誤地組合進去。如果這樣做,就相當于在提高信號強度的同時,也毀了這組信號。
為了解決信號組合問題,科學家需要每一聲調(diào)的相位。要想知道這個相位,就必須進行測量。但是,探測器的敏感度不夠,難以測量這種相位。當然,如果探測器足夠敏感的話,也就不必要組合這種信號了。研究人員通過建模,模擬了黑洞合并信號,并向其中添加了由激光干涉引力波觀測站預測的設備噪音數(shù)據(jù)。然后,他們利用這種信號去估測每一次合并的主調(diào)和第一個泛音的相位和頻率。這些信號再被用來進行匹配。
有人質(zhì)疑,這種方法可行嗎?科學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根據(jù)人工數(shù)據(jù)集,研究人員估測,激光干涉引力波觀測站有28%的概率探測到黑洞合并鈴聲的首個泛音。但在采用上述方法后,這一概率提高到97%。當然,這樣的結果也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因為研究人員測算的前提是假設一年中可以觀測到多少次黑洞合并。雖然,目前這種觀測到的黑洞合并機率很小,但上述方法仍不失為一種較為先進的方法,或許最終可以增強信號并剔出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