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雷達是靠接收物體的反射信號來進行探測的,所以一旦物體表面對雷達波進行吸收或者散射,雷達就探測不到該物體。不過,上文已經(jīng)提到太赫茲擁有非常寬的帶寬,所以它能更有效地監(jiān)測到更多的物體,未來或許可以用于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
總的來說,太赫茲雷達具有高分辨率、強穿透力和強抗干擾能力等特點。
安檢成像
目前,在火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進行安檢通常要進行兩步,先通過金屬安檢門(大多還是基于X射線),隨后全身被工作人員用手持式金屬探測器掃了個遍。這種方案有兩大缺點,搜身讓用戶很尷尬,另外X射線的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太赫茲釋放的能量很小,不會在人體產(chǎn)生有害的光致電離,所以,相比X射線,太赫茲是一種更安全的安檢技術?!币ㄣ屓缡钦f。
除此之外,因為太赫茲的穿透能力很強,它不僅能探測到金屬,人體攜帶的非金屬、膠體、粉末、陶瓷、液體等危險物品都能被系統(tǒng)識別,安檢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目前太赫茲人體安檢儀器已經(jīng)在國內(nèi)外投入使用了。
生物醫(yī)療診斷
姚建銓表示,太赫茲的頻段能夠直接探測到生物分子的信息,這是其他電磁波段無法無法比擬的。
太赫茲波很容易被水分子或氧氣分子等極性物質吸收(這也是太赫茲的一大缺點),由于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吸收頻譜線,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譜線以及太赫茲波成像技術來診斷一些重大疾病。不久前,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太赫茲技術研究中心就表示太赫茲波能直接“看到”DNA、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這就意味著,我們完全可以太赫茲技術來診斷癌細胞。
研究太赫茲難點是什么?
不過遺憾的是,國內(nèi)外對太赫茲研究的十幾年里并沒有取得大的突破,太赫茲才剛剛從實驗室走向產(chǎn)品化的階段,到目前我們幾乎只能在部分安檢設備上看到太赫茲的影子,大規(guī)模商用似乎遙不可及。毫不夸張的說,人類對太赫茲的認知甚至還不如人工智能。
姚建銓表示,技術不成熟是太赫茲無法大面積使用的根本原因,在這一頻段上,既不完全適合用光學理論來處理,也不完全適合微波的理論來研究;第二點就是,太赫茲測試與測量儀器設備也因為技術門檻過高而導致發(fā)展停滯不前。
“制造一個相關設備需要巨大的資金,而且僅憑現(xiàn)有的技術,產(chǎn)品的效率和體積都無法滿足大量場景的需求?!彼a充道。因為,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對器件的工藝要求也就越高,至少國內(nèi)現(xiàn)在還無法造出高質量的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