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wǎng) 最熱話題】美媒稱,“中國制造”品牌長期以來代表著數(shù)量而非質量,代表著低廉價格而非一流產品。但這種情況正開始改變。在幾十年來一直生產粗制濫造的產品后,中國的產品質量正悄悄地逐步提升。
從服裝和家用器具到手機,事實正在證明,中國商品現(xiàn)在與日本制造的產品同樣耐用,與臺灣地區(qū)等高科技中心制造的產品幾乎同樣精密。
報道稱,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曾生產玩具,但到上世紀80年代時轉向制造節(jié)能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中國正以同樣的方式消除質量差距。這項新優(yōu)勢正開始在亞洲各充滿活力的經(jīng)濟體帶來影響。
可以問問臺北一家科技制造企業(yè)的經(jīng)理約翰·嚴(音)對中國大陸質量的看法。他的聲音變得低沉,他說:“老實告訴你。”這句話在當?shù)氐囊馑际?/span>“是的,我們遇到麻煩了”。
嚴說,在“面對面”產品質量對抗中輕松超過大陸的日子結束了。嚴所擁有的Ndevr公司是一家制造閃存盤和數(shù)據(jù)存儲卡的企業(yè),他說:“他們(大陸)擁有更多資源、更多人力,市場更大。這是毫無疑問的,你可以看到這一點。”
帶來更高質量的各種因素
中國大陸的產品質量得到了提升,這一點在臺灣越來越成為一項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