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電學法的熱瞬態(tài)測試技術
1.測試方法 :電學法
尋找器件內部具有溫度敏感特性的電學參數,通過測量該溫度敏感參數(TSP)的變化來得到結溫的變化。
TSP 的選擇:一般選取器件內 PN 結的正向結電壓。
2.測試技術:熱瞬態(tài)測試
① 當器件的功率發(fā)生變化時,器件的結溫會從一個熱穩(wěn)定狀態(tài)變到另一個穩(wěn)定狀態(tài),T3Ster 將會記錄結溫瞬態(tài)變化過程(包括升溫過程與降溫過程)。
② 一次測試,既可以得到穩(wěn)態(tài)的結溫熱阻數據,也可以得到結溫隨著時間的瞬態(tài)變化曲線。
③ 瞬態(tài)溫度響應曲線包含了熱流傳導路徑中每層結構的詳細熱學信息(熱阻和熱容參數)。
二、應用實例
1.如何利用結構函數識別器件的結構
LED的一般散熱路徑為:芯片 - 固晶層 - 支架或基板 - 焊錫膏 - 輔助測試基板 - 導熱連接材料

如下面結構函數顯示,結構函數上越靠近 y 軸的地方代表著實際熱流傳導路徑上接近芯片有源區(qū)的結構,而越遠離 y 軸的地方代表著熱流傳導路徑上離有源區(qū)較遠的結構。
積分結構函數是熱容—熱阻函數,曲線上平坦的區(qū)域代表器件內部熱阻大、熱容小的結構,陡峭的區(qū)域代表器件內部熱阻小、熱容大的結構。
微分結構函數中,波峰與波谷的拐點就是兩種結構的分界處,便于識別器件內部的各層結構。
在結構函數的末端,其值趨向于一條垂直的漸近線,此時代表熱流傳導到了空氣層,由于空氣的體積無窮大,因此熱容也就無窮大。從原點到這條漸近線之間的 x 值就是結區(qū)到空氣環(huán)境的熱阻,也就是穩(wěn)態(tài)情況下的熱阻。
2.利用結構函數識別器件封裝內部的“缺陷”:

對比上面兩個器件的剖面結構,固晶層可見明顯差異。如下圖,左邊為正常產品,右邊為固晶層有缺陷的產品。

根據上圖顯示,固晶層缺陷會造成的熱阻增大,影響散熱性能,具體的影響程度與缺陷的大小有關。
3.測量結殼熱阻:
這兩次測試的分別:第一次測量,器件直接接觸到基板熱沉上;第二次測量,器件和基板熱沉中間夾著導熱雙面膠。由于兩次散熱路徑的改變僅僅發(fā)生在器件封裝殼之外,因此結構函數上兩次測量的分界處就代表了器件的殼。如下圖所示的曲線變化,可得出器件的精確熱阻。

4.結構無損檢測:
同批次產品,取固晶層完好、邊緣缺陷以及中間缺陷的樣品測試。固晶完好的固晶層應為矩形,而邊緣和中間存在缺陷,則固晶層不規(guī)則,下圖兩種缺陷的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