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氣?。?!嫦娥五號月球打卡,電磁驅動裝置協(xié)助完成探月“關鍵動作”。
嫦娥五號上升器進入預定軌道,實現(xiàn)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12月6日清晨,嫦娥五號完成月球打卡,帶著采集的樣品安全回到返回器中,圓滿完成任務。
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國家航天局供圖)
此次提供的電磁驅動裝置,在探月之旅的“關鍵動作”中,擔當了重要角色。
整個探月過程需要所有設備的銜接配合。其中,由40/41所研制完成的電磁驅動裝置,負責控制月塵帶電測量儀窗口的開啟與關閉,以便測量探頭按指令在月球表面采集樣本。
軌道器與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國家航天局供圖)
“如果說探頭是嫦娥五號的眼睛,驅動裝置的任務就是適時開關窗口,確?!劬Α吹们宄?、測量準確?!必撠熢擁椖康目傇O計師華海月向記者介紹,哪怕絲毫誤差測量儀窗口都不能正常開啟,采集樣本成了“盲抓”,探月之旅就可能空手而返。
從地球到月球,跨度38.4萬公里,而電磁驅動裝置只有22x22x56毫米大小,重量不到50克,面對復雜的環(huán)境狀況,小小的裝置要兼顧低功耗,高抗損傷、高環(huán)境適應性和高抗輻照等諸多要求,性能必須一直在線。
軌道器與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國家航天局供圖)
接到任務時,距離交付僅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華海月和同事一頭扎進實驗室,結合航天實際應用進行產(chǎn)品原理和工藝的全新設計,并反復論證和模擬測試。值得一提的是,研發(fā)團隊運用最新技術,實現(xiàn)驅動裝置完成任務后自動斷電,解決設備體積小和工作行程長的兩難問題。經(jīng)過不同環(huán)境下的充分試驗,產(chǎn)品綜合性能滿足了所有指標要求,以最佳效果踏上了面向星辰大海的征途。
除了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如期完成產(chǎn)品設計、生產(chǎn),更讓華海月自豪的,是整個驅動裝置的核心技術全部自主研發(fā),技術水平達到國內一流。
“6號清晨6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我告訴自己:任務圓滿完成。”華海月笑著說,月球帶回的數(shù)據(jù)為后期開發(fā)提供了重要參考,也鼓舞了大家的信心。
關鍵核心技術被稱為國之重器,是40/41所的制勝關鍵。多次參與載人航天、探月、大飛機制造等國家重點項目的研發(fā)和配套保障,多項技術實現(xiàn)國際首創(chuàng),填補國內空白的同時,40/41所還將目光瞄準國民經(jīng)濟主戰(zhàn)場,將高技術優(yōu)勢應用于通信設備、智控設備、醫(yī)療測試設備等民品產(chǎn)業(yè),是當之無愧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成果轉化雙向“領頭羊”,也成為蚌埠科技實力最直接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