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散裂中子源的實驗,研究人員便可知道所檢測的樣品中“封印”了多少殘余應力,還可通過模擬實驗,得知材料所能承受的極限應力,預知材料的壽命。如此一來,前文所述的德國動車事故便可有效地避免。
如果工程師想知道某個部件對外力的耐受力,還希望了解使用不同材料和加工工藝生產(chǎn)出的部件,哪一種使用壽命更長,將中子散射結果與計算機模擬相結合,就有助于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張書彥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她2016年初回國創(chuàng)建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中國進行散裂中子源設計并建設一臺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譜儀,以解決國內在材料設計、加工和裝備制造及服役性能等領域的類似問題。如今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已經(jīng)和中廣核集團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去年8月有了第一份技術合同,正籌備共建“核電應力工程技術研發(fā)中心”。
中子散射數(shù)據(jù)還在獲取液體分子結構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如制藥行業(yè)就需要用到這項技術,藥物成分主要是從某些有機溶劑中提取的,而有機溶劑的易揮發(fā)和易燃性又牽引出安全生產(chǎn)問題,最終導致制藥化學廢棄物的處理成本很高。研究人員通過中子散射技術,尋找到新手段,使化學物更容易處理,同時減少廢棄物的產(chǎn)生,從而大大降低了廢棄物的處理成本。
當前國內中子散射技術領域發(fā)展迅速,對中子散射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的需求發(fā)展很快,中子散射領域的用戶群體每年都在顯著增加。8月1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和東陽光集團董事長張中能簽署了中國散裂中子源首個產(chǎn)業(yè)化項目——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項目。BNCT是一種利用中子射線照射進行腫瘤治療的技術,能夠有效殺死癌細胞而不損傷周邊組織,具有安全性高、定位精確、價格相對低廉等特點,該項目有望在未來5年內開啟全國治療腫瘤疾病的新時代。
3 建中國人的散裂中子源
2001年2月,在由國家科學技術部(原國家科委)發(fā)起的香山科學會議上,專家們提出在中國建設散裂中子源的設想。經(jīng)過10年的調研、籌備之后,2011年10月20日,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廣東東莞開工建設。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迄今為止,我國單項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其工程費用約為23億元,除國家投資的18.6632億元建設主裝置區(qū)外,廣東和東莞兩級政府共投資5億元建設輔助裝置區(qū),同時配套建設“中子源路”。
中國散裂中子預期壽命超過30年,媲美世界其他三臺散裂中子源裝置——英國的ISIS、美國的SNS和日本的J—PAC。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對建設大科學裝置有豐富的經(jīng)驗。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的任務,也落在了研究所專家肩上。
“這么大的裝置過去沒做過,挺復雜的。”陳元柏說,在建設之初,他們就組織成立了國際顧問委員會,項目推進一直得到全球散裂中子源的專家、領導設計者、具體工作的負責人的支持。尤其是加速器和靶站的設計,“一方面,我們派人出去學習交流,另一方面,請專家來講課?!标愒卣f。另外,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對所用設備的性能和工藝也有著嚴格要求。通過不斷改進,最終中國散裂中子設備國產(chǎn)率達到96%以上。
目前,世界上的另外三臺散裂中子源裝置——英國的ISIS、美國的SNS和日本的J—PAC都是開放的實驗平臺,全球的用戶可以向散裂中子源裝置提出需求,經(jīng)過用戶科學委員會對項目的篩選后,進行順次排隊實驗。未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建成后也會對全球用戶敞開大門,每年將接待眾多研究者在不同譜儀上展開研究。“我們要做用戶宣傳,讓國內更多人了解散裂中子源的應用”,陳元柏說,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在一邊建設,一邊通過中英牛頓基金積極資助用戶去國外三家散裂中子源做實驗,用以培養(yǎng)用戶。在中國散裂中子源主裝置區(qū)之外,園區(qū)內還有供未來的實驗用戶住宿的樓宇。
今年9月,中國散裂中子源將輸出第一束實驗中子束,邁出我國重大科學裝置運作的標志性一步。陳元柏說,2018年通過驗收后,中國散裂中子源將充分發(fā)揮第一期三臺譜儀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凝聚態(tài)物理和化學等領域的作用,為用戶提供高性能、安全可靠的研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