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shù)人對紅外光、激光和微波等技術都有所了解,而知道太赫茲技術的人卻寥寥無幾。近日,媒體采訪了我國著名激光與非線性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及從事太赫茲技術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揭開太赫茲技術的神秘面紗。
早在2004年,美國首次提出了太赫茲(THz,10Hz)技術,并且將其列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那么,太赫茲技術到底是什么?它有怎樣的魅力,能夠吸引全球科學家的關注呢?它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美國將太赫茲技術評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
“太赫茲技術,在光學領域有一個近年來為大眾所熟知的名字——遠紅外線”。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介紹,現(xiàn)實中存在諸如電磁波、震動波、伽馬射線、X射線等各式各樣的光波,而太赫茲波是人類迄今為止了解最少、開發(fā)最少的一個波段。
2004年,太赫茲(THz,10Hz)技術首次被美國科學家提出,并且美國政府將太赫茲技術評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2005年,日本更是將其列為“國家支柱十大重點戰(zhàn)略目標”之首,舉全國之力進行研發(fā)。對太赫茲技術的研究成為了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也是本世紀最為重要的新興學科之一。
“太赫茲指的是電磁頻譜上頻率為0.1~10THz的輻射,波長范圍為0.03~3mm,介于無線電波和光波之間”。姚建銓院士表示,太赫茲波具有穿透性強、使用安全性高、定向性好、帶寬高等技術特性。并且,太赫茲釋放的能量很小,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有害的光致電離。所以,相比X射線,太赫茲是一種更安全的安檢技術。
除此之外,姚建銓表示,太赫茲的穿透能力很強,它不僅能探測到金屬,并且能識別非金屬、膠體、粉末、陶瓷、液體等危險物品。目前太赫茲人體安檢儀器已經(jīng)在國內(nèi)外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安檢的效率。
太赫茲技術可應用于國防、醫(yī)療等諸多領域
太赫茲的“穿墻術”或許還能夠扭轉(zhuǎn)作戰(zhàn)時的戰(zhàn)場局勢。姚建銓介紹,它不僅能夠探測隱蔽在墻后的武器、偽裝埋伏的武裝人員,還能夠顯示沙塵或煙霧中的坦克、火炮等裝備,從而有效提高部隊巷戰(zhàn)能力。
不僅如此,太赫茲成像技術在塑料兇器、陶瓷手槍、塑膠炸彈、流體炸藥和人體炸彈的檢測和識別上更是能做到“明察秋毫”,利用強太赫茲輻射照射路面,還可以遠距離探測地下的雷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