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慣性技術領域最早的專著之一,陸元九的專著《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上冊)》于1964年正式出版。他匠心獨運地提倡“元件為主,測試設備先行”的研制方針,對促進我國慣性技術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陸元九擔任航天部控制器件研究所所長期間,積極參加航天型號方案的論證工作。他根據(jù)國外慣性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和國內的技術基礎對新一代運載火箭慣性制導方案的論證進行了指導,即確定采用以新型支承技術為基礎的單自由度陀螺構成平臺-計算機方案。
陸元九積極倡導把握世界前沿技術,并在型號工作中貫徹“完善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的精神。在他的領導下,相繼開展了靜壓液浮支撐技術等預先研究課題以及各種尖端測試設備的研制工作。
陸元九極力主張改善試驗條件與設施,以促進高精度慣性儀表研制。由于他的努力爭取,慣性儀表測試中心得以批準建立,為我國高精度慣性儀表研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航天員王亞平向他致敬,嚴格要求助她翱翔太空
數(shù)十年來,陸元九在工作中的嚴格與嚴謹,在航天領域廣為人知。他語重心長地指出:“我們的產品是要上天的,一定要保證質量。要求嚴格,可以進步快一點?!?
讓航天領域的年輕人“進步快一點”,薪火相傳,踔厲奮發(fā),筑夢航天事業(yè),是陸元九的夙愿。1984年,陸元九擔任航天工業(yè)部總工程師、科技委常委。在他過問下,航天系統(tǒng)自主培養(yǎng)高學歷人才形成慣例,航天人才斷層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2005年,陸元九發(fā)表文章《航天人才科學作風培養(yǎng)》,有的放矢地提出了關于航天人才科學作風培養(yǎng)的真知灼見。此文得到航天科技集團領導重視,陸元九所提相關措施相應得到落實。在陸元九的示范帶動下,一代又一代的航天青年才俊茁壯成長,成為作風優(yōu)良的航天工作者。
陸元九深知航天無小事,他對質量、安全要求極高,他有一個著名的“100分及格論”,“上天產品,99分并不及格,只相當于零分;100分才算及格?!斌w現(xiàn)了他工作上一絲不茍的極度嚴謹與認真。
陸元九著名的“100分及格論”,如今已成為中國航天人流淌在血液中的嚴格標準。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致信陸元九,向一生無悔奉獻航天的陸院士致敬:“是你們的高標準、嚴要求和無數(shù)個夜不能寐的堅持,成為今天我們在太空自信、自由翱翔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