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說,產品在國內的應用也促進了整個公司產品的研發(fā)進度和使用進程。比如,我們的車規(guī)級產品在歐洲認證可能需要3年-5年時間。但國內客戶效率更高。特別國產替代的情況下,產品從嚴格測試到上車使用,快速縮短了進程。所以,市場良好的認可度和提升產品研發(fā)進程的相融合是非常好的一個方面。
Q:據了解,睿感總投資1.4億美元的傳感器項目生產用于汽車制造、智能家居領域的高端傳感器芯片。請您介紹目前項目的具體情況。
鄧川軍:這個項目是2020年2月份在章丘啟動剪彩儀式,在建設中也受到些許疫情影響,部分設備、技術支持建設、歐洲技術人才無法及時到位。但總體還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我們計劃今年年底整個工廠完成建設,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正式開業(yè)。
“芯片危機和自主可控的雙重影響,給國內企業(yè)帶來了產業(yè)機會?!?/strong>
Q:請您談談目前MEMS市場情況和中國MEMS發(fā)展情況。未來驅動MEMS傳感器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鄧川軍:MEMS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微機電系統(tǒng),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芯片加工工藝,尤其是制造傳感器。以往電化學或物理結構的傳感器工藝復雜,價格昂貴,且可靠性有待提升。所以歐美國家從上個世紀70年末80年代初開始研發(fā)和使用MEMS技術。
MEMS技術一開始可能在軍事上應用較多,但后期最主要推動力是在消費電子中的應用。特別是蘋果手機首次使用MEMS加速度計,開啟了MEMS傳感器的發(fā)展熱潮。用MEMS的技術去制造傳感器逐漸成為主流。
MEMS傳感器使用場景最多的是消費電子,現(xiàn)在40%-50%的市場是來自于消費電子領域的手機、平板、電腦、TWS耳機、可穿戴產品等。而且消費電子的市場都是10億值這樣的級別來計量,其市場頭部地位當仁不讓,是MEMS傳感器使用的主要方向。目前消費電子更多細分領域還在不斷研發(fā)多種類傳感器,這一市場一直在呈上升趨勢。
第二塊最多的應用市場是汽車電子。目前一輛汽車上有很多類傳感器,比如CMOS傳感器、雷達、激光、人機互動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防止打瞌睡傳感器等。特別是隨著自動駕駛的更新迭代,傳感器的使用量呈爆炸式增長。
第三塊應用市場是是工業(yè)領域,比如工業(yè)制造、工業(yè)4.0、黑洞工廠用到的傳感器會越來越多。另外,智能家居、智能樓宇、智慧醫(yī)療這些場景,傳感器應用也非常多。所以整個這些應用領域對傳感器的需求是不斷增加的趨勢。
而傳感器類別中,基于MEMS基礎和工藝的傳感器將呈現(xiàn)顯著的增長,這得益于MEMS帶來的好處有微型化、低功耗、低成本。未來傳感器與邊緣計算、AI等新興技術的融合,將會更加的智能化和高性能??梢钥闯觯琈EMS的發(fā)展前景非常廣闊。目前的挑戰(zhàn)是傳感器種類太多,需要比較好的共性平臺來實現(xiàn)多種傳感器的制造或技術支持。
Q:請您談談目前國內傳感器行業(yè)發(fā)展的痛點有哪些?這些痛點如何破局呢?
鄧川軍:傳感器在國內的市場應用是非?;钴S的??梢钥吹轿锫?lián)網這一塊,中國市場全球最大。智能汽車領域,中國同樣擁有最大的市場。進一步說,中國是一個制造業(yè)大國,隨著智能制造升級、產業(yè)升級,這些都離不開傳感器。
但痛點是中高端的傳感器80% -90%依賴于進口。所以我們也能感受到國內傳感器產業(yè)發(fā)展比較艱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我們的起步比較晚,國外MEMS可能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開始,比如國外知名企業(yè)博世、ST、ADI、摩托羅拉等。中國真正開始了解和接觸到MEMS技術大概是在2000年以后。
舉個例子,我記得2008年,我在博世負責中國業(yè)務的銷售。在國內銷售交流中,很多人的認知是博世的產品有冰箱、洗衣機等,他們對博世擁有MEMS芯片感到好奇。我想從那個時候,大家才慢慢接觸到MEMS相關產品。
第二是傳感器跟標準的數(shù)字芯片和邏輯芯片不同,MEMS傳感器涉及到物理學、化學、材料學、電路、半導體工藝等,是一個復合型、跨學科非常多的器件。這也導致傳感器從研發(fā)設計到制造生產時間跨度較大。
另外,傳感器有很多產品是非標準化且種類繁多。粗略估計,全球傳感器種類共有兩三萬種,國內能做的傳感器種類可能有六七千種。不同于CPU、GPU普適性強的特點,傳感器種類多,每個細分方向使用量相對就少,無法帶來一定的經濟效應和成本效應。所以,投入大產出低的情況下,大家的積極性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