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行星科學研究進程中令人興奮的一天,因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機器人航天器OSIRIS-REx實現(xiàn)了對小行星貝努(Bennu)的歷史性著陸,以距地球2億英里(3.34億公里)的精確操作來收集巖石和塵土樣本——這是NASA首次執(zhí)行小行星表面取樣任務。更重要的是,這些富含碳的樣本預計將在2023年9月返回地球,相當于給人類帶來“一張?zhí)栂档膵雰赫掌?。這顆小行星被視為潛在威脅天體,是有可能會撞擊地球的小天體之一。
OSIRIS-REx航天器接近行動從慢慢靠近到最后離開,全程持續(xù)了4個多小時,OSIRIS-REx航天器在美國東部時間20日下午6時11分確認與小行星貝努(Bennu)表面成功接觸。在接觸期間,航天器的特殊設備從小行星表面收集了所需巖石。這是3.3米機械臂末端的一個圓柱形裝置,其“輕拍”南丁格爾隕石坑上的一個小點,持續(xù)幾秒鐘,釋放出氮氣,吹起一堆小行星碎片中的小顆粒,取樣再收回到OSIRIS-REx內(nèi)部。實際上,這真正的接觸只有幾秒鐘,因此仍是在6時11分,航天器離開了小行星的表面。它將乖乖地退到安全距離,留待科學家評估它收集了多少物質(zh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團隊成員在轉(zhuǎn)播中稱:“這是歷史性的事件?!泵绹鴩液娇蘸教炀执_信航天器完成了這項任務且表現(xiàn)出色,稍后地面將收到所獲取樣本的確切重量以及接近小行星時的圖像。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希望能拿到60克的樣本,但他們表示,就算少個一兩克,也不至于就不讓航天器“回家”。
藝術(shù)家描繪的OSIRIS-REx航天器
回顧歷史:經(jīng)過十年的準備,2016年9月8日耗資8億美元的OSIRIS-Rex成功發(fā)射,并于2018年12月到達近地小行星貝努(Bennu)附近。在過去的20個月中,OSIRIS-REx對該小行星進行了研究,以確定在哪里取樣以及如何安全地進行取樣。Teledyne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了對任務至關(guān)重要的數(shù)字“眼睛”。該公司的成像技術(shù)及設備在整個任務過程中運行良好,利用CCD相機拍攝可見光圖像,通過激光雷達(LiDAR)測量表面拓撲結(jié)構(gòu),并使用“可見光-紅外”光譜法評估表面材料成分。
OSIRIS-REx是“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Regolith Explorer”的縮寫詞,含義是“太陽系起源、光譜解析、資源識別、安全保障、小行星風化層探索者”。這是一項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進行中的小行星研究和采樣返回任務。該任務有望使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包含行星形成初期階段和導致地球上生命形成有機化合物的來源。OSIRIS-REx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新疆界計劃中第三個行星科學任務,列在朱諾號和新視野號之后。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天文化學家但丁·勞雷塔(Dante Lauretta)擔任計劃主持人(PI)。
小行星貝努(Bennu)的可見光圖像采用Teledyne CCD圖像傳感器拍攝,如下圖所示。
照片中顯示了采用Teledyne CCD圖像傳感器拍攝的小行星貝努(Bennu)
照片中標有名為“Nightingale(夜鶯)”的取樣點。該取樣點的圖像上覆蓋著OSIRIS-REx航天器的圖形,表明目標著陸地點被危險的障礙物包圍。該照片采用Teledyne CCD圖像傳感器拍攝。
小行星貝努(Bennu)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危險。這顆500米寬的小行星(比紐約市433米高的帝國大廈稍大一點)表面上有很大的巨石,其中最大的一顆是58米寬、22米高!當航天器著陸小行星表面時,任何較大的巨石都可能損壞航天器。OSIRIS-REx航天器上的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儀器是激光雷達系統(tǒng),它在三個維度(3D)上測量小行星貝努(Bennu)表面拓撲結(jié)構(gòu),精度為10厘米,而著陸點和采樣點的測量精度達到1厘米。Teledyne為OSIRIS-REx航天器提供兩個激光雷達。
通過激光雷達系統(tǒng)的2000萬次測量生成的結(jié)果:小行星貝努(Bennu)三維視圖。激光雷達系統(tǒng)通過向小行星發(fā)射激光脈沖并測量激光從小行星表面反彈并返回到儀器所需的時間來獲得距離測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