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航電測
中航電測是上市國產軍工傳感器龍頭企業(yè),據年度報告介紹,中航電測目前業(yè)務和產品主要涉及飛機測控產品、配電類產品、吊掛投放系統(tǒng)、電阻應變計、應變式傳感器、稱重儀表和軟件、智能傳感器、消費電子領域產品、智能物流裝備、工業(yè)稱重控制、智能倉儲、在用車檢測、特種車輛檢測、智能駕培、智能交通信息系統(tǒng)、ZOS管理軟件、電磁閥等多個方向及領域,按照業(yè)務屬性劃分為航空軍品、傳感控制、智能交通等業(yè)務板塊。
財務數據方面,據《2023年度報告》顯示,中航電測2023年度實現營業(yè)收入167,730.48萬元,較上年下降11.9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816.71萬元,較上年下降49.05%,基本每股收益為0.17元。
從資產方面看,公司報告期內,期末資產總計為39.75億元,應收賬款為9.69億元;現金流量方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30億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6.20億元。
來源:中航電測
細分業(yè)務來看,傳感控制業(yè)務占營收比重達58.16%,2023年營收97.55億元,為當前中航電測最重要的營收支柱。此外,航空軍品2023年營收47.2億元,占比28.14%;智能交通營收19.66億元,占比11.72%。
據2023年度報告顯示,中航電測當前總體發(fā)展戰(zhàn)略為:一業(yè)領跑,兩翼齊飛,四維拓展,多方共贏?!耙粯I(yè)領跑”是公司的戰(zhàn)略目標,即以智能測控為主業(yè),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爭做“世界電測先鋒”;
未來,隨著對成飛集團的重組成功,中航電測業(yè)務規(guī)劃或面臨較大轉變。
研制殲20、殲10等“爆款”戰(zhàn)斗機,或將“飛入”A股,估值高達1950億元
成飛集團是我國航空裝備研制生產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機零部件重要制造商,陸續(xù)推出殲5甲、殲7、殲10、殲20等“爆款”戰(zhàn)斗機,交付軍機數千架。
從全國來看,成飛和沈飛是我國最重要的兩個戰(zhàn)斗機研制生產基地,形成了高低搭配,良性競爭的局面。2023年,成飛集團的營收為749.68億元,凈利潤24.64億元;同期,中航沈飛營收為462.5億元、凈利潤30.07億元。
顯然,以研制生產戰(zhàn)斗機為主業(yè)的成飛集團,無論是營收還是體量,均大大超出當前以傳感控制為主業(yè)的中航電測。
華西證券指出,當前,我國軍機進入更新?lián)Q代大周期,以殲20為首的“20系列”代表了當前中國軍機的最高水平,目前均已服役列裝部隊,進入大規(guī)模放量階段?!笆奈濉逼陂g將是我國軍機結構性升級換裝的新時期,四代機、五代機基本完成對二、三代機的替代,成為空軍、海軍戰(zhàn)斗機絕對主力,而成飛研制的殲20是最主要的型號。
基于2022年的相關財務數據,華西證券曾表示,如果采用PS估值法,參考中航沈飛之前的相關估值測算,成飛集團目標市值為1950億元——這也意味著,未來重組成功,中航電測市值或將達到這一估值。
而本次,中航電測與成飛集團的重組,也僅差臨門一腳。
或許在不久,國產軍工傳感器龍頭企業(yè)將搖身一變,成為A股軍工戰(zhàn)機龍頭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