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復工復產以來,遇到“高峰期”,進出小區(qū)、進出地鐵站難免遇到排隊等待測溫的情況。未來,這種“等待”有望被縮短。目前,由北京市教委在2015年立項建設的清華大學未來芯片技術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正在提速研究一款紅外感應動態(tài)跟蹤芯片。將它“植入”攝像頭,結合圖像處理和人工智能技術,則可實現(xiàn)一個鏡頭覆蓋“全場”,不用逐一測溫,一旦有發(fā)燒個體可以動態(tài)鎖定跟蹤。【專題:紅外測溫儀,疫情帶火的2020首個爆款】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測溫方式是采用額溫槍逐個個體進行測量體溫。而利用紅外焦平面?zhèn)鞲衅餍酒瑢崿F(xiàn)的紅外熱像儀可以實現(xiàn)“一照知全體”的效果。清華大學未來芯片技術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教授王喆垚介紹,這種紅外熱像儀拍攝的是物體的溫度,由于幾乎沒有兩件物品的溫度是絕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人臉上的眉毛和鼻子的溫度也不一樣,所以這種通過測溫實現(xiàn)熱成像的技術對人群中每個個體的溫度檢測是非常高效率的。
王喆垚說,這種通過物體溫度差異實現(xiàn)的熱成像技術本質上產生的是灰度影像,后期為了增強視覺效果,比如突出顯示人群中的高溫個體,可以通過“偽彩色”的圖像處理技術,使溫度圖像也具有一定的彩色效果,進而適應使用者的習慣和要求。
目前這種通過溫度差異成像的紅外熱像儀已經在部分場合少量應用,但是由于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熱像儀價格昂貴,現(xiàn)階段還難以廣泛普及。王喆垚直言,這次疫情使我們感到了它應用的急迫性,所以中心正在集中力量,提速研發(fā),力爭盡快完成低成本、自主知識產權核心芯片的批量生產,通過降低成本,使這種具有高效率和動態(tài)跟蹤能力的大范圍溫度監(jiān)測產品盡快投入實用。(記者 劉冕 鄧偉)
